我在网上找了点资料看看.对三层结构的概念及工作流程都不清楚.希望高手予以指点.谢谢!我在C/S中,如用SQL SERVER的数据库,我的DELPHI的窗体里放ADOQuery,DataSource,DBEdit设置一下就可以连接到数据库,并进行各种操作.一,在三层中中间层和数据库服务层是怎么连接的?二,中间层(好像也叫业务层)和瘦客户层是怎么连接的?三,都说用三层结构可以减少维护量.比如我要维护软件(如增加功能,在客户层要增加几个控件)那是不是也得修改客户层.好像也没减少维护量.四,维护哪些内容可以只需维护中间层不需维护客户层,比C/S减少维护量?五,用三层结构是不是对客户端的电脑要求更低了.只要求输入数据和显示结果?六,我在的地方是小城.书店里关于这方面的书很少.哪位朋友有电子资料,可否给一点学学?谢谢了!!!!

解决方案 »

  1.   

    三層結構的設計模式
    一般简单的三层结构设计方式: 
    Remote Data Module服务器
     
     
      
    数据库 
    Query组件 
    DataSetProvider组件 
    客户端应用程序 
    DCOM组件 
    ClientDataSet组件 
     
        现在一般介绍三层结构大多数使用上面的数据模型进行讲解,通过DataSource组件连接ClientDataSet组件,然后通过数据感知控件连接DataSource组件,来进行对数据库数据的访问。这样就使得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应用程序之间的联系过于紧密,如果其中一个做了改动,其他的都要跟着改动,对于系统的升级与维护带来很多不便。2.新的三层结构设计模式:
    Remote Data Module服务器
     
     
     
      
    数据库 
    Query组件 
    DataSetProvider组件 
    客户端应用程序 
    DCOM组件 
    ClientDataSet组件 
     
      上面是我们现在采用的三层结构模式,它不通过DataSetProvider组件来传递数据,而是通过Remote Data Module服务器所提供的Interface来进行数据的传递。这样就使得应用程序完全与数据库服务器没有任何关系,对整个系统的升级与维护都带来极大的好处。
    对于集合数据,由于Interface的返回值可以是OLEVarient类型,因此我们可以创建ClientDataSet来进行集合数据的传递。
    3.部分源程序
    //函数1:创建ClientDataSet
    procedure CreateCds(const Ds: TDataSet; var Cds: TClientDataSet);
    var
      I: Integer;
    begin
      Cds := TClientDataSet.Create(nil);
      for I := 0 to Ds.FieldCount - 1 do
      begin
        with Cds.FieldDefs.AddFieldDef do
        begin
          Name := Ds.FieldDefs[I].Name;
          DataType := Ds.FieldDefs[I].DataType;
          if DataType = ftAutoInc then
            DataType := ftInteger;
          Size := Ds.FieldDefs[I].Size;
        end;
      end;
      Cds.CreateDataSet;
    end;
    //函数2:给ClientDataSet负值
    procedure TransData(const Ds: TDataSet; var Cds: TClientDataSet);
    var
      I: Integer;
    begin
      if Ds.RecordCount > 0 then
      begin
        Ds.First;
        while not Ds.Eof do
        begin
          Cds.Insert;
          for I := 0 to Ds.FieldCount - 1 do
            Cds.FielDs[I].Value := Ds.FielDs[I].Value;
          Cds.Post;
          Ds.Next;
        end;
      end;
    end;
    转自:动态网站制作指南 | www.knowsky.com
      

  2.   

    三层结构的概念  
    在传统的Client  /  Server应用中,也存在着上述同样的问题,多层结构的应用正是在对C/S  结构的总结基础上产生的,并且也已经扩展到了B/S应用开发领域。  即将应用划分为三层(可以有更多层,但三层最常见):  用户界面层,商业逻辑层,数据库层。  用户界面层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向用户的输出,但并不负责解释其含义(出于效率的考虑,它可能在向上传输用户输入前进行合法性验证),这一层通常用前端工具(VB,VC,ASP等)开发;商业逻辑层是上下两层的纽带,它建立实际的数据库连接,根据用户的请求生成SQL语句检索或更新数据库,并把结果返回给客户端,这一层通常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存在并注册到服务器的注册簿(Registry)中,它与客户端通讯的接口符合某一特定的组件标准(如COM,CORBA),可以用任何支持这种标准的工具开发;数据库层负责实际的数据存储和检索。  有了这样的结构,上面的问题迎刃而解:还是以考试系统中的合格标准为例,在客户端所有需要显示合格人员名单的地方,调用这样一个函数GetQualifiedList,至于这个函数如何编写,如何与数据库打交道,以至访问的是何种数据库都与其无关(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种数据库系统上运行得很好的SQL语句,有时换到另一种数据库系统上必须加以修改);  在中间层DLL中实现这个GetQualifiedList函数,如果用户对"合格"的定义变了,只需要修改这个函数就可以了,只要此函数的入口参数和返回内容不变,在客户端不需作任何改动。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面向对象编程的特性之一封装性的优点,而这一点在开发大型应用时尤其有用--我们可以把开发人员分成两组,一组负责开发界面层,另一组负责开发商业逻辑层,双方只要按照事先商定的函数接口,并行地开发就可以,而不必向从前那样,后面的工作必须等前面的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始。当然,这样的开发模式需要很好的项目协调和文档作支持。  你也许会问,如果我把这些函数些在一个单独的文件中,再在需要调用的地方把它包含进来,不是同样能达到目的吗?  第一,这种方法效率不高,无论你把这些函数分散到多少个文件中,当你需要调用其中一个时,总会包含进一些实际上并不需要的函数,这无疑加重了服务器的负担,对服务器性能要求较高的Web应用尤其如此。  而DLL只在需要时才调入内存且只调入需要的函数,并且多个应用程序实例可以共享同一个DLL实例;第二,设想一个员工,有20个属性(工号,姓名,年龄,性别......),现在给定某工号,要求返回此员工所有信息。此时如果单纯用函数,只能定义20个全局变量,在函数中改变这些变量值,或者定义一个有20个传参(by  reference)参数的函数。显然,第一种方法很麻烦而一旦增加一个属性后一种方法就需要更改函数接口。而在一个对象里,既包含成员方法(即函数和过程),也包括成员属性。如果我们采用对象的方法,则在函数中只需要改变对象的属性,在函数外可以直接引用改变了的对象属性值。  这种方法有些类似第一种方法,但1.属性值无需在函数外逐一说明;2.这些属性值只属于对象,与对象无关的代码不会无意地改变属性值;3.一旦对象被释放,这些值会被一起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