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到一些人说程序员的钱途不是很好,甚是心灰。我看都是因为盗版,导致软件公司利润下降,当然也就发不下钱来了,可中国的盗版实在是无奈,估计十几年好不了,到那会儿人都老了。

解决方案 »

  1.   

    scklotz(晓春)大哥认为自己的薪水如何?
      

  2.   

    不见得,假得那里都有,不能一概而论。我想中国的软件业只是一个发展阶段。与美国印度相比,成型的软件太少,象ERP,CRM,一些自动化管理软件。那为什么会没有钱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成本高,小公司坚持不了多久就比较困难了。二是信益不够,大家知道。客户是上帝,可用户中途让你不断修改。你还把他当上帝吗。气都把你气死,不给改就不给你钱?
      

  3.   

    m_leaner(追鑫)做了多久了?
      

  4.   

    操他个“软件蓝领”,真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说的。这个提法让程序员这个牛b的职业变成了“蓝领”,工资紧跟着贬值。前些年的风光无限到现在的这样,真TMD不可理喻
      

  5.   

    It depends on ur skill ,  of course, different place has different salary :)
      

  6.   

    软件蓝领有必要吗? 
    (2002.10.27)   来自:Donews   keso  
     
     http://www.csdn.net/news/newstopic/7/7908.shtml
     
      
     
    中国的软件业,长期以来始终保持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鸡犬之声相闻,一派田园风光,倒也怡然自得,相安无事。忽然有一天,有人发现了我们的邻居印度,这个人口已经过10亿的贫穷的大国,其软件业的高速增长,一下子打破了我们田园诗的宁静。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看看人家每年80多亿美元的软件出口收入,再想想咱们自己不到10亿美元的丢人数字,很多人的脸一下子就红到了耳根。本来这也没必要,你不能要求自己样样都比别人强,尤其软件业,这是人家IT业的基础,是惟一拿得出手的东西,尽管层次并不高,只是人多,干点儿来样来料加工的辛苦活儿。可是,人总是知耻而后勇,现代玄奘们在新一轮西天取经之后,喊出了"向印度学习"的振聋发聩的口号。在翻烂了印度经书之后,他们终于找到了导致印度模式成功的四字真言,叫做"软件蓝领"。这一发现非同小可,它第一次明白无误地指出了中国软件业的"软肋"所在,顿时把中国软件业惊出一身臭汗。研究者说,软件开发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高深莫测,大部分工作其实跟制鞋厂缝制布鞋的女工,以及流水线上拧螺丝的工人差不多,高中生经过简单培训就足以胜任。因此,软件企业的标准体型应该是上尖下宽的金字塔型,但我们现在是两头尖中间宽的橄榄型,畸形得厉害。救治的处方也已经开好了,就是抓紧时间把自己的下面弄大。根据印度模式,软件企业保持70%到80%的软件蓝领是比较合理的,这是基础,基础越大,塔才能越高,高级人才最多20%就够了。我们正好搞反了,让一堆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干高中生的活儿,2000块钱就打发的事儿,偏要花数千甚至上万,纯属高射炮轰蚊子,暴殄天物。"软件蓝领"的概念一引进,立刻得到各方数据的支持。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教育软件分会副理事长王鸿冀说,在未来5年内,我国将需要40万IT人才,其中大部分为"软件蓝领"。中关村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也透露,中关村的新技术企业仍急缺两大类人才:一类是既懂技术又擅管理的高端人才,另一类就是"软件蓝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本一日三餐吃得好好的,一检查,居然严重缺乏蛋白质。缺了怎么办?一个字,补啊。中国人原本就喜欢进补,十几亿人轻易造就了一个庞大的保健品市场。现在,几十万的软件蓝领缺口,同样意味着一个大得惊人的市场。软件蓝领奇缺的舆论准备好了,真正的主角就该登场了。吵得最凶的当属北大青鸟,它联手印度APTECH,投资2亿元,在全国各地招收了上万名学员,立志要打造全国最大的软件蓝领培训基地。另一家印度著名的IT培训机构NIIT也大肆扩张,宣布了"万人软件英才"培训工程。据报道,光是来自印度的软件蓝领生产线,就已经具备了年产3万软件蓝领的生产能力,并且生产能力还在进一步提高。从明年开始,大批用先进的印度工艺,在本地制造的软件蓝领,将源源不断地码放到国内的软件企业的流水线上,这一回,中国的软件业想不崛起都不行了。在正宗的印度软件蓝领培训抢足风头的同时,国内相关不相关的机构和企业也没闲着。2001年9月,北京第一批短期加工的20名软件蓝领成品摆上货架。同月,上海第一批50名软件蓝领快餐被端上了软件企业的餐桌。全国各地迅速兴起了建设自己的软件蓝领加工基地的热潮,有引进外国生产线的,有土法上马的,还有很多换换酒瓶的。甚至有报道说,软件蓝领将比MBA还吃香。在可以预期的将来,上街不小心可能同时踩到6个软件蓝领的脚。 今年6月,微软宣布了与教育部合作实施的"长城计划":微软将在未来三年内向中国教育和科研提供不少于两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并协助35所学校建立软件学院。这一着眼于未来的投资计划,却被某些人士别具匠心地解读为,微软都在"紧急打造软件蓝领"了。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笑道,现在国际市场上编程人员过剩,但是软件测试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奇缺。这话的确很扫某些人士的兴,但却并不妨碍他们继续大声喧哗。 卖软件的连邦加入了,教英语的新东方加入了,连以前教Word、WPS的各种电脑培训部都加入了,大伙儿用不同的调门,不同的节拍,不同的旋律,合唱着同一个主题--软件蓝领。 不过,那些被认为最需要软件蓝领的大软件公司似乎不买他们的账。美国那些大软件公司就不用说了,他们只需要高级人才。东软集团行政总监、人力资源部部长王经锡认为,以中国软件业的现状,软件蓝领将无用武之地。方正电子技术研究院行政人力资源总监杨德顺则说:"作为方正这样一个软件企业,最需要的不是软件蓝领工人,而是那些懂技术、同时又知道怎么用IT技术帮助企业发展和提高、制造出用户满意的产品、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能为社会提供综合服务的人才。" 也有人为软件蓝领摇旗呐喊,金山总裁雷军就对印度软件生产的印象感触颇深。"那里简直就是工业流水线,"他说。"他们的很多软件公司都让高中生来编代码。"雷军想把金山打造成"万人软件企业",因此他可能更能接受印度那种劳动力密集型的软件生产方式。但像用友、金蝶这样的软件公司,则更愿意接受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我在金山公司网站的招聘页上,发现金山的确不再看重应聘者的学历。比如对ASP.Net程序员的学历要求是初中以上,但职位的具体要求是: (1) 熟悉Microsoft .Net Framework,熟练进行ASP与数据库编程;  
    (2) 熟练使用C#,并能熟练使用C++或Visual Basic; 
    (3) 熟悉XML编程与Web Service编程,对各种网络协议(TCP/IP、LDAP、SMTP等)有一定的了解; 
    (4) 有良好的动手与自学能力; 
    (5) 能够很好地适应团队工作的环境,能够与其他同事的工作配合。符合上述要求的初中毕业生,进微软都不算什么太难的事儿吧?不过我很怀疑,有这样的水平,你还把他当软件蓝领,用2000块钱就打发了,人家干不干。谁比谁傻多少?那些批量生产软件蓝领的公司,通过媒体展现给我们的,基本上都是毕业生"被企业抢订一空"的火爆。不过在现实中,他们并不保证你能找到一份工作。如果你运气好,找到了一家正好需要软件蓝领的企业,你就要尽一个软件蓝领的本分,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编码,编码,编码,别的事儿不要管。就像那个拧螺丝的工人,你的职责就是把螺母一个一个放到螺栓上,拧的事儿归另一个人负责。上世纪初,福特首创流水线式汽车装配方式。有人批评装配线的分工方式将工人变成不用大脑的机器,厂方以操纵生产线的速度来奴役工人,制造汽车的人不必懂机械,只需付出劳力。福特辩解说:"我听到有人说,我们把工作变得毫无技术可言,其实不然。福特公司在设计、管理、工具制造等方面都在引进更好的技术,使得没有技术的工人也能分享这些技术的成果。"软件蓝领发扬光大了福特的思想,人不再是活生生的张三李四,而是一种编码装置。所谓软件蓝领,不过是在没有自动编码工具的情况下,不得不用的一种替代品。就像现在无人值守的流水线,替代了原来的蓝领工人。千万别把自己当人,千万别把自己当成一个有思想有欲望有创造力的人。在国内,超过30岁,还在写代码的程序员不多,超过40岁的更罕见。作为一个软件蓝领,就算你侥幸没有失业,你又能干多久呢?30岁以后怎么办?40岁以后怎么办?在这个技术更新速度飞快的行业,如果干两年失业了,那就更惨,可能你不得不重新回到软件蓝领培训中心,去接受新的技能培训,然后去寻找新的拧螺丝的机会。仔细想想,你真的愿意成为一个软件蓝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