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将压杆分成n段,各段长度不一定相等,如图2-4所示。                              
      A 1    2     j    n-1   n      B
2、 给定压力N
3、 假设A端由外力产生的转角θa的值,开始从A端向B端逐段计算
4、 用式(2-9)计算第一段中点,即点1/2处的曲率ρ1/2
过程为:-Mi+N(v+v0)+Me=0(该式为计算式2-9)
a、 将截面划分为m块小单元,如图2-5
 
b、 假设截面形心处的平均应变值 和截面的曲率值ρ1/2
c、 按下式计算截面各小单元面积中心点的应变。
ξi=ρ1/2yi+ξ1/2+ρri/E
上式的最后一项是相应于该点的残余应力的应变
d、 根据应力-应变关系确定各小单元面积中心点的应力ρi
e、 先用下式校核正应力ρi的合力是否等于压力N
 
若上式不能满足,则调整平均应变 ,重复(c)~(e),直到上式得到满足为止
f/按下式计算Mi1/2
 
g、按下式计算v1/2
 
式中 为第一段的段长。
h、按下式校核内外弯矩是否相等
 
5、 按下式计算第一段末,即点1处的位移V1和转角θ1
 
 
6、 转入下一段的计算,重复第4步中的(b)~(h),一直到最后一段
7、 根据所求得的最后一段末的位移vn,复核B端的边界条件VB=0是否满足。如果不满足,则调整θa值,重复3~7,直到B端边界条件得到满足为止。
8、 为了考虑加载历史的影响,在完成上述计算后,应将截面上每一小单元的应力和应变记录下来,作为下一级荷载的起始点。
完成1~8的计算后,便 得到了压杆的荷载-位移曲线(图2-6)中的一个点.
9、 给定下一级的压力N,重复3~8即可逐步得到压弯重复的荷载-位移曲线。
10、 当达到某一级荷载时,如果第7步的调整不能完成,也就是说出现发散现象,则说明该压弯杆件已到达它的稳极限承载力,进入了不稳定状态。刚开始出现这种情况的荷载就是压弯杆件的弯曲稳定极限荷载,即压溃荷载。这时,已达到图2-6中荷载-位移曲线的顶点。
11、 为了得到该曲线的卸载部分,可以改用给定θa。调整压力N的办法,完成4~8的计算 。
如果要考虑横向荷载等其他因素,上述一切计算过程仍然适用,只需在式(2-9)的M0内计入这些因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