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年 6月30日
23:59:60 12月31日
23:59:60 
1972年 +1秒 +1秒 
1973年   +1秒 
1974年   +1秒 
1975年   +1秒 
1976年   +1秒 
1977年   +1秒 
1978年   +1秒 
1979年   +1秒 
1981年 +1秒   
1982年 +1秒   
1983年 +1秒   
1985年 +1秒   
 年 6月30日
23:59:60 12月31日
23:59:60 
1987年   +1秒 
1989年   +1秒 
1990年   +1秒 
1992年 +1秒   
1993年 +1秒   
1994年 +1秒   
1995年   +1秒 
1997年 +1秒   
1998年   +1秒 
2005年   +1秒 
2008年   +1秒 
2012年 +1秒   
 闰秒是在协调世界时 (UTC) 中增加或减少一秒,使它与平太阳时贴近所做调整。UTC,是透过广播作为民用时的官方时间基础,它使用非常精确的原子钟来维护。要保持UTC与平太阳时的一致性,偶尔需要调整,也就是"跳个"1秒来做调整。在长时间的周期,必须添加闰秒 (请参阅ΔT) 不断的增加速度。闰秒的时间现在是由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座标系统服务 (IERS) 来确认,而在1988年1月1日之前是由国际时间局 (BIH) 承担这项职责。当要增加正闰秒时,这一秒是增加在第二天的00:00:00之前,效果是延缓UTC第二天的开始。当天23:59:59的下一秒被记为23:59:60,然后才是第二天的00:00:00。如果是负闰秒的话,23:59:58的下一秒就是第二天的00:00:00了,但目前还没有负闰秒调整的需求。需要时的日长度必须低于1750-1892年的平均日长度,才会累积足够调整1秒所需要的时间。除了每天4毫秒的波动外,日长度自1700年以来都保持一样[1]。然而,从历史上的日食观测则显示,自西元前700年以来,每个世纪的日长度大约增加1.7毫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