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穷人开涮——评央行副行长关于房贷利率的说法云淡水暖《新京报》3月21日发表了一篇报道,题目是“提高房贷是保护穷人”,乍看起来蛮有道理,抑制“过渡投机”,打压炒作行为,房价回归“理性”了,不就是“保护”了穷人了么,在如此冠冕堂皇的说辞下,穷人们真的有福被“保护”了么,草民经过一算账,觉得其实没穷人什么事儿。“昨日召开的2005中国金融形势预测、分析与展望专家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称,提高住房贷款利率从长远看是保护穷人的措施”(《新京报》),被“保护”当然是好事,虽然“从长远”看的前提表明近期这种“保护”无法兑现,但“长远”就能够兑现了么。“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昨日表示,央行此次调整房贷利率政策,主要针对的不是买房的普通老百姓,而是为了抑制投机性购房。”、“她解释说,央行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投机带来的房价过快上涨。”(《北京晨报》),一句“抑制投机带来的房价过快上涨”,把穷人在住房问题上被“保护”的预期打回原形。为什么呢,因为上涨还是要上涨的,不过是悠着点“涨”,不要“过快”而已。那么,就算是“零上涨”,目前的房价,关着穷人们什么相干了么。前天看CCTV的经济新闻,一家在北京搞房地产的公司,被电视台大加赞赏,因为其坚持了“不涨价”的作风,其高层代表对着镜头信誓旦旦地说,只要政策因素允许,他们会坚持为社会“奉献”的原则,其颇有悲壮与委屈地说,按目前的行市,他们的楼盘平均每平方“便宜”了200元,那这个“便宜”的基础是什么呢,那高层说,是每平方米10000元,就是说,在作出了“重大牺牲”的前提下,此“雷锋”公司的房价,还是尊为万元以上。据北京市统计当局的数据,2004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637.8元,比2003年增长12.6%”,其实,这一“人均”就不好办,可以说大多数的人顶着这个“均”的美名,却无缘这个“均”的好处。记得还有一个调查说过,就北京市而言,60%的人群,是远远达不到“人均”的 “富贵”的。即便是“人均”了的人群,以当前的房价,一个人只干活拿钱,一年不吃不喝,不病不灾,处于“入定”“辟谷”状态,也不过挣下一个平方米,刚够立足。这还是接近或者等于“均”的,或者说“中间”的们,对真正的穷人来讲,铁定是天方夜谭,北京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不低于545元,最低生活保障好像是每月人均290元。就这些人而言,一年的收入不够半个平方米,站稳喽都困难。还有更为庞大的,哪怕是毕业了数年的大学生、研究生,有个收入在“均线”周围的职业,看来也够呛,因为他们得吃、穿、住、行、病兼顾,没准还有家乡的父母兄弟姐妹要挂欠着。所以,对中低收入人群来说,要么干脆死了买房的心,等待精英学者、高官权贵们许愿的“廉租屋”的“恩泽”的光临,要么咬牙像吞砒霜那样,以借贷首付开始,以一生的命运作抵押,来圆一个“房梦”。央行副行长的话尾已经撂下了“吴晓灵说,房地产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但是目前房地产把所有的风险都放在银行身上,银行必须控制其银行借款的总量。央行3月16号宣布调低超额准备金的利率,是想在需求方做一定的调整,但调整的主要对象不是卖房的普通老百姓”,就是说,利率也好、首付也罢,这都是能够大把拿出钱来囤积居奇,投机套狼的主们玩的游戏,与“卖房的普通老百姓”无涉,与既无房可卖、又无钱买房的穷人更不相干。其实,“房地产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特别是适宜居住的土地资源有限而不得再生的前提下,本身就是一个原则性的发展迷失,“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的思路,只会令穷者更加无望,富者更加贪婪,生存空间的格局更加失衡,因为记得当初房地产的“中国特色”就是要解决“居者有其屋”,利用市场手段“解决绝大多数人的住房问题”,而不是指望它来“拉动”GDP,更不是说要造就少数亿万富翁。房地产从开始的“良好愿望”,到如今的唯利是图,好像展示了某些荒腔走板的“改革”的曲线,那么,既然是唯利是图,何必又拿穷人开涮,如此现状,如何“保护”穷人,如是“长远”,又如何“保护”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