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事啊,自己没测试过,不过喜欢用数组的形式使用vector

解决方案 »

  1.   

    vector本身效率就不是很高,下标虽快,但是不安全,用at的话会有越界判断,但是同样的效率么……而且,用迭代器的话可以先把a.end()拷出来。
      

  2.   

    看看debug release版本的是否有不同呢?
      

  3.   

    void testfunc()
    {
    for(int i=0; i<10; i++);
    }
    这样的代码vs会直接优化掉
      

  4.   

    记得有本书上有说,STL的迭代器最好使用++it, 而不是it++.
    使用for_each试下看。
    而且空函数,存在优化,不好说。
      

  5.   

    无profiler不要谈效率!!尤其在这个云计算、虚拟机、模拟器、CUDA、多核 、多级cache、指令流水线、多种存储介质、……满天飞的时代!计算机组成原理→DOS命令→汇编语言→C语言(不包括C++)、代码书写规范→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正则表达式→其它语言(包括C++)、架构……对学习编程者的忠告:
    多用小脑和手,少用大脑、眼睛和嘴,会更快地学会编程!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书看千行不如手敲一行!
    手敲千行不如单步一行!
    单步源代码千行不如单步Debug版对应汇编一行!
    单步Debug版对应汇编千行不如单步Release版对应汇编一行!单步类的实例“构造”或“复制”或“作为函数参数”或“作为函数返回值返回”或“参加各种运算”或“退出作用域”的语句对应的汇编代码几步后,就会来到该类的“构造函数”或“复制构造函数”或“运算符重载”或“析构函数”对应的C/C++源代码处。VC调试时按Alt+8、Alt+7、Alt+6和Alt+5,打开汇编窗口、堆栈窗口、内存窗口和寄存器窗口看每句C对应的汇编、单步执行并观察相应堆栈、内存和寄存器变化,这样过一遍不就啥都明白了吗。
    对VC来说,所谓‘调试时’就是编译连接通过以后,按F10或F11键单步执行一步以后的时候,或者在某行按F9设了断点后按F5执行停在该断点处的时候。
    (Turbo C或Borland C用Turbo Debugger调试,Linux或Unix下用GDB调试时,看每句C对应的汇编并单步执行观察相应内存和寄存器变化。)
      

  6.   

    闪着无聊又做了下测试
    测试代码改成了
    vector<int> a;
    a.push_back(1);
    a.push_back(2);
    a.push_back(3);
    a.push_back(4); DWORD dw1 = GetTickCount();
    for(int i=0; i<1000000; i++){
    for(vector<int>::iterator it=a.begin(); it!=a.end(); it++){
    *it = 1;
    }
    }
    TRACE1("for iterator need time %d\n", GetTickCount()-dw1); DWORD dw2 = GetTickCount();
    for(int i=0; i<1000000; i++){
    int nz = a.size();
    for(int j=0; j<nz; j++){
    a[j] = 1;
    }
    }
    TRACE1("for int need time %d\n", GetTickCount()-dw2);
    都是不停的给vector中的每个元素赋值1,只不过一个是用iterator迭代,一个是用i++迭代
    结果好象还是差不多,DEBUG下:用iterator it++迭代用时8187,用int i++用时359,不过试了下++it,用时少了一半多,3812
    RELEASE下:循环加100倍,iterator it++用时3047,int i++用时656,iterator ++it用时3032
    就象上面几楼说的,testfunc,甚至估计整个for循环直接优化掉了,怪不得RELEASE下都是0了
    DEBUG下iterator ++it好象是比iterator it++效率高些,RELEASE差不多。但是都还是没有用for(int i=0; i<n; i++)快,差了一个数量级了。不知道是不是编译器优化的效果。我这边用的VS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