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今天去办理结婚登记,
  进来的兄弟姐妹给个祝福,
  上csdn快两年了,不知度的多少个夜晚是兄弟姐妹们陪伴着,并给与无私的帮助
  在此一并谢过,也算留个纪念
  晚上,如果回公司立即结帖

解决方案 »

  1.   

    CSDN上又多了一个幸福的人啊。
      

  2.   

    CSDN上又多了一个幸福的人啊。
      

  3.   

    ●   ╭╩╮  ‖  ╭╩╮╭○╮ 
      /█\   ╲╱   ‖   ╲╱  /█\  
       ∏    LOVE   ╨   LOVE   ∏      
    恭喜!!!恭喜!!!恭喜!!!恭喜!!!
      

  4.   

    ●   ╭╩╮  ‖  ╭╩╮╭○╮ 
      /█\   ╲╱   ‖   ╲╱  /█\  
         ∏    LOVE   ╨   LOVE   ∏      
    恭喜!!!恭喜!!!恭喜!!!恭喜!!!
      

  5.   

    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
    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
    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
    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
    新婚愉快!
      
     
    《Inside VCL(深入核心——VCL架构剖析)》
    韩磊 
        编程界流传这么一句话:真正的程序员用C/C++,聪明的程序员用Delphi。言下之意,Delphi开发者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程序员,只是一群利用RAD取巧的投机分子罢了。不过,把这话挂在嘴边的,定然是不了解Delphi的人。在多次其实无聊的论战中,C/C++的拥趸们常常抬出侯捷先生大作《深入浅出MFC》,再轻轻问一句:Delphi有这样宏伟的架构吗?你说有,用什么来证明呢?     事实上所谓“高手”,决然不会参与这样的论战。从任一方面来说,争论开发工具的优劣是没有意义的——而且,C++和Delphi,一个是语言,一个是工具,实在是没有可比性。如果把这些因素都抛开,从纯技术的角度来考虑上面的问题,即:Delphi到底有没有一种类比MFC的Framework,足以支撑Windows应用开发的一片天空,你将做何回答呢?以前苦无论据的你,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有!VCL就是足堪媲美于,甚至优于MFC的Framework。不信啊,请来看看李维先生的最新力作《Inside VCL(深入核心——VCL架构剖析)》。    在《Borland传奇》热销之后,李维重回技术路线,潜心写作,终于推出这本《Inside VCL》。它是目前市面上第一本全面、深入阐述VCL架构的技术专著,也是李维筹划数年的扛鼎力作。从早些时候的多层开发系列图书到这本《Inside VCL》,李维带领Delphi开发者登堂而入室,自开发最前端应用开始,深入到Delphi的内核中去。换言之,《Inside VCL》就是专门讲Delphi内核、讲VCL Framework的一本大书。    VCL,Visual Component Library(可视化组件库),正是这个“有若宝山般的”Framework,不但撑起了Delphi应用开发的整座大厦,还向敢于探索的Delphi程序员敞开了一道通往软件系统设计高级技术的大门。李维在为这本书做的序言说:“VCL Framework蕴藏了大量的软件技术宝藏,它充分使用了Object Pascal的特性,巧妙的软件实现技巧,深入的语言/编译器技术,动态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以及结合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许多Borland工程师以及多年软件智能和技巧的结晶。”此言不虚。每次当我浏览Delphi VCL源码,总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叹发自内心。究竟需要怎样天才般的智慧、怎样丰富的开发经验、怎样洞彻的架构理念,才能构筑这宏伟的宝殿!    然而,在多数时候,初学者都满足于在IDE中拖放按钮,然后编写事件代码。这当然是比较dirty的编程方式,但即便是一些拥有多年开发经验的程序员,如非必要,往往也不会自觉地去挖掘VCL这座宝藏。RAD在送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如那片绿叶,遮住了我们眼前的整个森林。当你必须或是无意中拨落蔽眼之叶,在浩叹森林广阔之余,是不是也会觉得有无从下手,虽入宝山却空手而回的惋惜呢?愚如我者尚能体会学习VCL的难处,开发界前辈自然不会忽略这个问题。李维如是说:“在数年前笔者就知道当时Delphi Informant的主编表达了有兴趣撰写一本Inside VCL书籍,准备剖析VCL的架构。当时笔者非常期待这本书,因为笔者也想了解VCL Framework以更上一层楼。不过笔者等了又等,到现在仍然不见那本书的出现。为什么在Delphi领域中一直没有讨论VCL Framework的书籍出现呢?这是有许多原因的,最重要的两项因素可能是一来这种书籍不易撰写,需要作者投入极大的心力和时间,此外也考验了作者本身在软件方面的素养,不是一般作者愿意或是能够撰写的。二来可能是因为出版商对于这种书籍的市场销量有考虑,这种属于进阶技术的书籍通常需要比出版入门书籍考虑得更多。”    可见探究VCL的专书并不易写。任何做过两、三个应用的程序员都可以告诉别人如何去进行数据库的增删查改,但要系统地阐释整个VCL Framework就不是人人皆能的了。李维在Delphi方面的技术素养无可置疑,在得到大陆数家出版社的盛情邀请下,李维即已抱定“无论如何也要写出来”的决心,开始本书的撰写。博文视点公司十分珍惜李维给予的信任,决心倾全力出好这本得到很多读者关注的经典著作。    如果你真的热爱Delphi,总有一天你会拿掉眼前那片树叶。李维告诉我们:“笔者认识的许多朋友也或多或少的都研究过VCL Framework,因此许多人也成为佼佼者,在工作上表现的非常杰出。笔者和这些朋友都知道一个要诀,那就是当有解不开的麻烦时看看VCL Framework大概就可以解决了。笔者也经常在网络上看到一些高手说学Delphi根本不需要看什么书籍,只要看看Delphi的在线辅助和VCL Framework原始程序就可以解决所有的事情。虽然笔者不绝对赞成这句话,因为在属于Delphi“应用层”的技术方面仍然是需要经验才能够运用得很好,否则只能说是属于会用而已。但是笔者赞成在偏向Windows程序设计、系统方面的功能,如果Delphi的程序员能够了解VCL Framework,那么的确是非常容易解决这些问题的。不过前提是Delphi的程序员必须能够掌握VCL Framework,简单说也就是必须看得懂VCL Framework的原始程序并且掌握其中的设计绝窍。”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在通往森林宝藏的千百条小径旁,《Inside VCL》就是指向正道的路标;如果把多达150个、近7M大小的VCL核心源码比做错综复杂的奇门八卦阵,那么《Inside VCL》就是开启生门的钥匙。    该书包括十个章节,从最基础的Windows操作系统原理讲起,回顾Windows Framework和VCL Framework的发展历史,介绍Object Pascal在OO方面对VCL的支持,描述VCL Framework与Windows消息体系的集成,列举VCL组件与Windows组件的结合,探究基于接口的程序设计,指明VCL Framework设计 COM架构的方法,探讨VCL Framework的永续储存,还以一章的篇幅专门讨论了VCL Framework中的设计模式,最后对下一代VCL Framework——VCL.NET作了前瞻式的研究。单看目录就可以知道,这本书不但涉及VCL Framework本身,还旁及Windows Framework、COM、设计模式等相关技术。读者从中获得的,也不仅止是VCL架构知识,更会在整个阅读和实作过程中极大地拓宽自己的开发眼界,形成在系统设计方面的大局观,追寻大师级的Framework设计思路,提升整体开发素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维维持了他一贯以来平易近人的写作风格,在写法上更是采用了招牌的RPG模式,即带领读者模拟VCL Framework设计者当时的思路,一步一步接近真正的架构设计。这使得整本书的写法如同游戏攻略,让读者时时不自觉地去扮演游戏的主角,主动与作者一起探索VCL Framework。所以,VCL虽然不易学习,也在此高招之下被拆解为一个个易于理解的单元;读者见招拆招,自能从中悟得玄妙心法。在这一点上,《Inside VCL》亦可谓“深入浅出”的经典之作。
     
     
    www.broadview.com.cn 
    博文视点资讯有限公司 2003 版权所有。 
      

  6.   

    才上CSDN两年就结婚了呀:)我都上了四年了,连GF还没呢,惨!---------------
    祝福+接分
      

  7.   

    上csdn和结婚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恭喜!~